close
Where there is doubt…
(一)
Where there is doubt, there is freedom!
這是句拉丁諺語,意思是有懷疑就有自由。
但到底什麼是自由?或有自由去做什麼?或自由有何可貴?等等,則是另一層次的問題,留給讀者自行解釋決定,但強調「懷疑」可有一個「自由」的出口,所以若自由誠可貴,則懷疑或疑惑並非無可接受。
有些人對人生百態或生老病死特別敏感而欲求神問卜以決疑,其實已違反這句諺語的精神,因為若人生無疑惑困頓就像河川無湍流波浪,所以動輒感嘆人生無常而遁入空門或獻身神靈者,宜再思此諺語。
笛卡爾說:Insofar as it is possible, everything should be doubted once in a lifetime by whoever is searching for the truth. And things which are doubtful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if they were false.
(二)
書上說孔子說他15志於學,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70從心所欲不逾矩云云,顯然聖人天縱英明,大不同於一般凡人,達到天人合一至高無上境界。但不可諱言他到了40「才」不惑,即使他己志於學25年,且已立了10年,期間仍不免時有所惑;只是他不惑之後,似乎一帆風順,一路知天命、耳順、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讓人嘆為觀止景仰崇拜,奉為萬世師表,可見「惑」之為用大矣哉,故凡我凡夫俗子不可不察、且不可不見賢思齊發揚光大且大惑一番?或如笛卡爾所說你應該懷疑這段傳奇故事之真實性,重新思考其真假?
(三)
古今中外似無人以第一人稱自述自己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者,除了我們這位「至聖先師」孔子。但這可不是他的錯(若有錯的話),因為這段話顯然不是他本人所寫,而是他的學生的揣摩記聞。我認為這段話作為墓誌銘尚可,作為教材則不宜,因為它至多只是一種自滿自誇或歌頌崇拜之詞,如同宗教信徒歌頌崇拜其教主教條,以自我合理美化一樣,不免讓人懷疑這是孔家馬屁文化之所由來。
蘇東坡「上梅直講書」中說他讀史記,「見孔子厄於陳蔡而絃砍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爾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乃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拜讀之餘,我也不禁要油然而笑曰:「顏回!你這馬屁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