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16/2011「自由」

「自由」是美國作家Jonathan Franzen的一本新小說,是繼其十年前的成名小說「糾正」後,在人們懷疑他能否再創高峰下的另一部動人小說。未演先轟動,因時代雜誌於去年八月打破不以作家當封面人物的不成文傳統,以「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為封面標題,詳細報導他;出書後引起更大震憾,幾乎成為各大報刊媒體的焦點話題,佳評如潮。

十年才出書,又是深居簡出人物,Franzen的新書有何動人之處造成如此風潮?寫一部關於問題家庭的故事,反覆闡述一些性愛道德與家庭衝突與社會變遷問題,可以吸引這麼廣大讀者且引起這麼廣大讚賞?這些問題真如此偉大而讓撰寫者成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也許你不相信,但你可買一本中譯本試試看你會不會在Franzen創造的多重世界中沈迷沈思,看看他是否真能妙筆生花,讓人心滿意足??

我的前半段懷疑已被該書之轟動事實証明不成立,後半段也不像是個實質條理分明的懷疑,倒像是故意的酸葡萄心理,但兩者的答案應該相同,即不是什麼問題偉不偉大的問題,而是什麼方式角度去陳述解析與主張的問題,所以即使是個單純的家庭問題,人人每天都遭遇且習而不察的問題,在Franzen筆下自然峰迴路轉引人入勝,廣泛且敏銳地呈現不同面貌,讓人恍然大悟「錯誤已經鑄成」的前因後果;也許就連在平常的父、母、子、女等關係或角色中,我們都太自以為盡心盡力、犧牲奉獻、任勞任怨、無私無我,但可能沒想過其實我們都錯了,且錯得非常離譜!這樣的結果不無令人感到罪惡感且沮喪,但在不那麼無可挽回之前覺今是而昨非而幡然醒悟而讓明日會更好,未嘗不令人可以另一種心情態度去面對而稍感安慰!

其實Franzen的「自由」並不具有什麼「革命」性質,他不是宣揚什麼自由的普世價值或可歌可泣的故事,只是他更清楚現代人比以往更自由去處理及支配時間及注意力,更了解一種現代人的忙碌性,一種持續性的分散注意力以避免真實困難的自欺式忙碌,如不停的手機電話、電子郵件、線上遊戲等。他說我們正被我們所發明的科技所包圍,被所謂的資訊所轟炸,讓我們無法安心寧靜及明智地決定與工作。他知道閱讀是這個現代人忙碌性的特效藥,他必須從眾多忙碌中吸引讀者,說服讀者以個人及公民的身分去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及如何以一致方式去處理面對。他喜歡觀賞野鳥,野鳥也被視為自由象徵,但牠們有牠們的工作,吃、飛、唱歌、繁殖等,牠們努力工作,就像他努力工作一樣(寫作),而這正好他避免罪惡感、焦慮、無聊、憤怒、或無目的感的方法。他深居簡出,連他的電腦都未連接網路,因為他要保持完全的專注,避免任何分心。

雖然「自由」這個字從未單獨出現在「自由」一書中,卻隱藏在書中人物身上、在書中評論、抒情歌詞或口號看板中,一再回響。對書中人物而言,太多自由是一件空洞危險的事,就像毫無道德信念者最自由也最危險一樣。這是對「自由」一種弔詭的反諷,至少在「自由」中所缺乏的正是它沒帶來快樂幸福,亦即要獲得快樂幸福你必需放棄自由去擁抱某個信念、且以實際行動去從事那些信念。單純的自由是不夠的,人們需要自由以外的東西,如工作、愛情、相信某些事、獻身某些事;自由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如何利用自由才是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