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DACITY of HOPE, Chapter 5: Opportunity, pp.228, by BARACK OBAMA
....
Meanwhile, I've had corporate CEOs explain to me that it's easy for Warren Buffett to favor an estate tax—even if his estate is taxed at 90 percent, he could still have a few billion to pass on to his kids—but that the tax is grossly unfair to those with estates worth "only" $10 million or $15 million.

So let's be clear. The rich in America have little to com­plain about. Between 1971 and 2001, while the median wage and salary income of the average worker showed lit­erally no gain, the income of the top hundredth of a per­cent went up almost 500 percent.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is even more skewed, and levels of inequality are now higher than at any time since the Gilded Age. These trends were already at work throughout the nineties. Clin­ton's tax policies simply slowed them down a bit. Bush's tax cuts made them worse.

I point out these facts not—as Republican talking points would have it—to stir up class envy. I admire many Americans of great wealth and don't begrudge their suc­cess in the least. I know that many if not most have earned it through hard work, building businesses and creating jobs and providing value to their customers. I simply believe that those of us who have benefited most from this new economy can best afford to shoulder the obligation of ensuring every American child has a chance for that same success. And perhaps I possess a certain Midwestern sensibility that I inherited from my mother and her par­ents, a sensibility that Warren Buffett seems to share: that at a certain point one has enough, that you can derive as much pleasure from a Picasso hanging in a museum as from one that's hanging in your den, that you can get an awfully good meal in a restaurant for less than twenty dollars, and that once your drapes cost more than the average American's yearly salary, then you can afford to pay a bit more in taxes.

More than anything, it is that sense—that despite great differences in wealth, we rise and fall together—that we can't afford to lose. As the pace of change accelerates, with some rising and many falling, that sense of common kinship becomes harder to maintain. Jefferson was not entirely wrong to fear Hamilton's vision for the country, for we have always been in a constant balancing act between self-interest and community, markets and democracy, the concentration of wealth and power and the opening up of opportunity. We've lost that balance in Washington, I think. With all of us scrambling to raise money for campaigns, with unions weakened and the press distracted and lobbyists for the powerful pressing their full advantage, there are few countervailing voices to remind us of who we are and where we've come from, and to affirm our bonds with one another.
...



語言文字是人類溝通的管道,人類文明發展非它不可,不然任何訊息皆屬無可辨識的密碼符號;但因為它需要被解讀(不管是母語或外語),所以任何人皆可依其喜好而有其個人解讀(或不解讀),不管其間有多大差異,所以以下文字只是其中一種嘗試,自娛娛人也:

同時,我請教一些公司經理向我說明資產稅這回事容易獲得巴菲特之贊同──即使他的資產被課稅90%,他仍有數十億美元留給他的小孩--但這個稅對那些「僅有」千萬資產之富豪仍不公平。

所以讓我們明白,美國富人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從1971到2001年間,一般工人薪資之中位數並無增加,但百分之一頂尖富豪之收入卻增加500%。財富之分配更加傾斜,貧富差距比「鍍金時期」以來任何時期都大。這個趨勢充滿在90年代,柯林頓政府之稅賦政策只是減緩一些,布希政府之減稅政策則惡化此趨勢。

我指出這個事實並非要挑動階級妒忌。我欽佩許多美國富人的成功,也絲毫不羨慕他們的成功。我知道許多富豪之財富是經由勤奮工作,建構企業,創造工作,且提供價值給他們的顧客而來。我相信我們已從這些新經濟中獲得許多好處,且有能力支持一項確保每個美國小孩都有機會去達到相同成功的道義責任。也許我承襲一個來自我母親及其父母親的中西部感性,似乎也為巴菲特所共有,即在某個點,一個人已經擁有足夠多了,那裡你從博物館懸掛的畢卡索名畫中獲得的快樂如同你從自宅懸掛的畫作中獲得的快樂一樣多,那裡你可在一家餐廳中花不到20美元便可獲得滿意飮食,而一旦你的窗簾花費比一般美國人的一年所得還多時,你應可多繳一些稅。

更重要的是,這個不管我們財富差異多大,我們都要共同提升或沈淪的感性,讓我們不能失敗。當改變的腳步加快,使有些人提升而多數人沈淪時,這個同舟共濟的感性便變得難以維持。傑弗遜擔憂漢彌爾頓對這個國家未來的眼光並非全然錯誤,因為我們一直處在一種細微平衡中,在自我利益與共同利益,在市場經濟與民主制度,在金錢與權力集中與機會公平公開中。我想我們已在華盛頓政治圈失去這個平衡。當我們忙著為選舉募款,當工會減弱,媒體錯亂,有權勢者之說客日益明目張膽,我們便越來越少有抗衡的聲音提醒我們我們是誰及我們從何而來,並確認我們的共同利害關係。。。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s, 1942/1/8~)是國際知名理論物理學家,他的黑洞理論可謂為天文奇觀,連愛因斯坦都為之震驚;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經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週;他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至今依舊活躍不歇。2010年他接受時代雜誌提問十大問題,淺譯如下:(括弧內容為譯者淺見)

問一:如果上帝不存在,為何上帝存在的概念這麼普及於世界各角落?
答一:我並沒聲稱上帝不存在。上帝是人們賦予他們存在理由的一個通稱,但我認為人類存在的理由是物理定律,而不是某個可與人類溝通的人物;它是個無人格的神(impersonal God)。

(有讀者對霍金大師的回答相當不滿,認為大師的唯一殘障,不是癱瘓他的ALS運動神經疾病,而是他不夠聰明去認識一個創造宇宙(包括人類及人腦)的人格神,因為人類創造的電腦絕對不如上帝創造的人腦(故不容任何人不相信這個偉大的神)云云。事實上霍金大師並未刻意宣傳或主張他的宗教信仰,他喜歡的工作及談論的話題,無寧是相對論宇宙學及量子力學及黑洞等,所以讀者不需因他的答客問及宗教信仰不同而增加大師另一個殘障也。事實上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的成功之路,其實不在他的宗教信仰,而在他的理論創見及証據。他當然有他個人的宗教信仰及自由,他甚至說他想了解上帝創造宇宙的法則及上帝使用這些法則的法則,他甚至比任何人更關心上帝有多少自由去創造不同的宇宙(包括不同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他說如果他的理論正確的話,上帝的法則確定後,上帝可以袖手旁觀無為而治,雖然還需衪非常恰好地選擇某個邊界條件才能產生目前這個有人類生存的宇宙,或甚至不需衪的存在來選擇某個邊界條件,如果他的無邊界條件理論正確的話。。。不管如何,霍金大師只是物理學大師,不是宗教大師,在這個上帝問題上,他的見解未必比任何人更有說服力或無說服力,也不必強為攻擊而誣指之為殘障的藉口,是耶非耶??)

問二:這個宇宙有無終點?若有,則終點之後是什麼?
答二:眾多觀察顯示,這個宇宙正在加速膨脹中;它將永遠膨脹下去,也會越來越空虛、越黑暗。雖然它沒有終點,但它有個稱為大霹靂的起點。你可以問大霹靂之前是什麼,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大霹靂之前沒有任何什麼,就像南極之南沒有任何地方一樣。

問三:你是否認為人類可以存活夠久,讓人類移民到宇宙深處?
答三:我認為人類有機會可以存活夠久到移民太陽系其他行星,但太陽系沒有一個行星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當地球變得不可居住時,無法確定人類是否能夠存活;所以為確保人類之長久生存,人類必須移民到另一個太陽星球。這將是個漫長過程。讓我們希望人類可以存活到那一天。

問四:如果你可以與愛因斯坦交談,你將跟他說些什麼?
答四:我將問他為何他不相信黑洞。他知道他的相對論方程式已經暗示大質量星球將在重力作用下自我塌陷成黑洞,但他卻堅持相信某種爆炸必然發生而將質量抛開而避免黑洞形成。他怎沒想過若沒有這種爆炸怎麼辦?

(愛因斯坦相不相信黑洞有這麼嚴重嗎?為何霍金大師如此掛懷愛因斯坦(而非任何一個凡人或聖人)相不相信黑洞?黑洞是什麼?它對宇宙人生有什麼顯著關聯或影響?這些問題茲事體大,都因愛因斯坦太偉大,一手獨創了相對論,一舉改變了人類對自身所處時空結構的認知與視野,開啟了宇宙學的蓬勃研究與發展,凡如宇宙起源、彎曲時空、膨脹宇宙、黑洞等等,都不出愛氏理論思想的範籌,造就無數英雄人物,其中當然包括霍金大師,且已舉世公認他為愛氏之後之另一大師。霍金大師根據廣義相對論及量子力學,証明愛因斯坦之時空宇宙必然存在一個奇異點(起點),也証明黑洞存在且會輻射能量而蒸發,大大發揚光大愛氏理論之偉大。如果愛因斯坦不相信黑洞存在,不相信他自己的理論所推論的結果,不就表示霍金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所完成之心血結晶,如沙上城堡般失其根據?愛因斯坦可能錯了嗎?霍金大師當然耿耿於懷,非追問愛因斯坦於地下不可也!當然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但大師攀登學術高峰後不免回顧其師之不信而若有所失,亦人情之常,是耶非耶??)


問五:什麼科學發現或進展是你有生之年最想看到的?
答五:我想看到核融合變成實際的能源;它將提供人類無盡的能源,且無污染或地球暖化問題。

(霍金大師答客問時,可能無法確認提問者之身分背景,故以目前大眾化的問題,即能源及地球暖化問題,來作答;如果提問者是個哲學家或物理學家,則他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如1992年BBC訪問他時,他說他想知道如何統一重力及量子力學及其他自然力,特別是他想知道黑洞蒸發時的景象。)

問六:你相信人死後還有那些意識?
答六:我認為人腦本質上是個電腦,而意識就像其中運作的電腦程式,這些程式將在電腦關機後停止運作。理論上重建神經網路是可能的,但這將非常困難,因為它需要當事者所有的記憶才行。

問七:頂著一個物理學大師的光環頭銜,你有那些平常的興趣會讓平常人感到驚奇?
答七:我喜歡所有形式的音樂,包括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或歌劇。我也與我的兒子吉姆同樣喜好Formula One大賽車。

問八:你覺得你罹患ALS運動神經疾病對你的物理學研究是福還是禍?
答八:雖然我罹患ALS運動神經疾病是我的不幸,但我很幸運在其他方面諸事順利。我很幸運從事理論物理學研究,這是少數不受身體殘障限制的領域之一。我也很幸運出版幾本書皆深受讀者喜愛且暢銷。

問九:你是否感受到龐大壓力人們期待你提供他們生命之謎的所有答案?
答九:我當然沒有所有生命問題的答案。物理學或數學能夠告訴我們這個宇宙如何起源,但這些理論並無多大用途於預測人類的行為,因為其中有太多方程式(未知數)待解。我並不比任何人更了解什麼事讓人們起毛,特別是女人。

問十:你是否認為有一天人類將了解所有該了解的物理學問題?
答十:我希望沒有;若有的話,我(物理學家)將失業了。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一段文字出自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大作「靈山」,說一個作家與一個批評家的對話;說批評家一再批評他的小說故事的形式內容組織結構及主義派別等,他一再辯解卻不得要領,而有本段文字,其中未斷句部分約長五百字,讀來昏頭轉向,如下:

。。。他有些茫然,不明白這所謂小說重要的是在於講故事呢?還是在於講述的方式?還是不在於講述的方式而在於敘述時的態度?還是不在於態度而在於對態度的確定?還是不在於對態度的確定而在於確定態度的出發點?還是不在於這出發點而在於出發點的自我?還是不在於這自我而在於對自我的感知?還是不在於對自我的感知而在於感知的過程?還是不在於這一過程而在於這行為本身?還是不在於這行為本身而在於這行為的可能?還是不在於這種可能而在於可能的選擇?還是不在於這種選擇與否而在於有無選擇的必要?還是不在於這種必要而在於語言?還是不在於語言而在於語言之有無趣味?而他又無非迷醉於用語言來講述這女人與男人與愛情與情愛與性與生命與死亡與靈魂與肉體之軀之快感與疼痛與人與政治對人之關切與人對政治之躲避與躲不開現實與非現實之想像與何者更為真實與功利之目的之否定之否定不等於肯定與邏輯之非邏輯與理性之思辨之遠離科學超過內容與形式之爭與有意義的形式與無意義的內容與何為意義與對意義之規定與上帝是誰都要當上帝與無神論的偶像之崇拜與崇尚自我封為哲人與自戀與性冷淡而發狂到走火入魔與特異功能與神經分裂與坐禪與坐而不禪與冥想與養身之道非道與道可道與可不道與不可不道與時髦與對俗氣之造反乃大板扣殺與一棍子打死之於棒喝與孺子之不可教與受教育者先受教育與喝一肚子墨水與近墨者黑與黑有何不好與好人與壞人非人與人性比狼性更惡與最惡是他人是地獄乃在已心中與自尋煩惱與涅槃與全完了與什麼完了什麼都不是與什麼是是與不是與生成語法之結構之生成與什麼也未說不等於不說與說也無益於功能的辯論與男女之間的戰爭誰也打不贏與下棋只來回走子乃涵養性情乃人性之本與人要吃飯與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過真理之無法判斷與不可知論與經驗之不可靠的只有枴杖與該跌跤準跌跤與打倒迷信文學之革命小說與小說革命與革小說的命。。。。

上段文字長度非凡,雖一氣呵成,卻讀得上氣不接下氣,有賴標點斷句,以便喘口氣。高說:「這一段可讀可不讀,讀了只好讀了」,故我畫蛇添足,試著斷句如下:

。。。他有些茫然。。。而他又無非迷醉於用語言來講述:這女人與男人,與愛情與情愛,與性與生命,與死亡與靈魂,與肉體之軀之快感與疼痛,與人與政治對人之關切,與人對政治之躲避,與躲不開現實與非現實之想像,與何者更為真實,與功利之目的之否定之否定不等於肯定,與邏輯之非邏輯,與理性之思辨之遠離科學,超過內容與形式之爭,與有意義的形式與無意義的內容,與何為意義與對意義之規定,與上帝是誰都要當上帝,與無神論的偶像之崇拜,與崇尚自我封為哲人與自戀,與性冷淡而發狂到走火入魔,與特異功能與神經分裂,與坐禪與坐而不禪與冥想,與養身之道非道,與道可道與可不道與不可不道,與時髦,與對俗氣之造反乃大板扣殺,與一棍子打死之於棒喝,與孺子之不可教,與受教育者先受教育,與喝一肚子墨水與近墨者黑,與黑有何不好,與好人與壞人非人,與人性比狼性更惡,與最惡是他人是地獄乃在己心中,與自尋煩惱與涅槃,與全完了與什麼完了什麼都不是,與什麼是是與不是,與生成語法之結構之生成,與什麼也未說不等於不說,與說也無益於功能的辯論,與男女之間的戰爭誰也打不贏,與下棋只來回走子乃涵養性情乃人性之本,與人要吃飯,與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過真理之無法判斷,與不可知論,與經驗之不可靠的只有枴杖,與該跌跤準跌跤,與打倒迷信文學之革命小說,與小說革命與革小說的命。。。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2/2014南庄向天湖鐵馬行

  1. 週六,天青氣爽,風和日麗,頗是好心情。政助兄興沖沖問我何處騎鐵馬,難掩他高昂遊興與旺盛精神,即使他已年過六十有幾。我們曾經結伴同遊多次,一起環島或花東或雙北或阿里山或太平山或武嶺,不畏艱難辛苦,「笑傲江湖」,只有上月一日雙塔他敬謝不敏,顯係信心不足故也,也顯示信心一物頗是難以捉摸肯定也。我想著上週北海岸雙塔之行,卡車太多不宜多騎,而北橫秋色似仍太早不急,故決定往南庄向天湖一遊,兼走獅頭山及五指山及大山背。政助欣然同意這條他未曾騎過之挑戰路線,我則舊地重遊也。
  2. 一早輕裝出發,相約6點在關西OK集合,沒有其他車友光臨,只有我們兩人同行。一路過竹東北埔,山巒起伏,晨光清爽,心胸為之開朗。轉竹41獅山道路,山林野外,自由自在,只有三兩騎士奮力於途,顯得年輕健美活力充沛。過獅頭山轉南庄,我們繞行外環道,可見山明水秀之美麗山城也。再轉苗21往向天湖前進,一路盤旋上升,視野隨之開濶,也感受辛苦爬坡終抵於成之暢快。向天湖遊客甚多,遊覽車休旅車停滿矮靈祭廣場,顯得吵嘈擁擠,少些寧靜安祥。我們環湖一遊後,特地在一家小吃店吃碗麵才下山,促進觀光消費也。
  3. 上山難,下山更難,這句話不適用於向天湖鐵馬行,至少不像崎嶇越野極限運動之驚險刺激也。我們放慢速度輕鬆滑下山,轉往竹37往五指山行,一路人車稀少,半無人語響,只在接近五指山口時遇到一少年騎士,騎著寛胎登山車虎虎生風迎面而來,顯得粗獷健美,千山獨行。下五指山與政助分道揚鑣,政助轉往竹東,我則轉竹35往大山背。一路空山寂寂,林木幽深,陽光穿過林梢,灑落滿地斑駁光影,而涼風偶在轉彎處迎面吹來,感覺飄然舒暢,彷彿山野傳奇一般。
  4. 過大山背沿油羅溪往內灣行,鄉村小道,稻田金黃,在太陽下閃閃發光,想著故鄉的稻田及芳香,感到一陣美麗的懷念與憂愁;再搖幌一程過關西回二村,斜陽猶掛在樹梢。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31/2014 —日雙塔鐵馬行

  1. 再度出發去壯遊,去日行千里,去披星戴月,去挑戰艱難,去鍛鍊頑強不馴意志,去探索發現自我。在這個年齡去挑戰這麼艱難行程,實在有諸多限制不宜與冒險,但也沒有更好時刻比現在更好了,我只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了。
  2. 一早清涼,會合東河及桂琦後同往中壢,再搭車友提供之貨卡車及廂型車同往富貴角燈塔,省去轉車及淡金公路爬坡之苦。十時正,大夥整隊出發,朝氣勃勃,一路過淡水八里下西濱,過大園新豐抵南寮小休,不覺已過100公里4小時矣;休息片刻後又再急行過竹南後龍白沙屯通霄苑裡,一路輪車猛進,直到伸港才停車晚餐,又已過200公里8小時矣!
  3. 晚餐在路邊小店吃火雞飯,在一陣狼吞虎嚥下完成,我吃不到半碗,桂琦卻已連吃兩碗,真是大肚能容力大無窮也。飯後蓆不暇暖,又催促著要趕緊上路不宜久留。大夥打起精神努力向前,趁夜色清涼一路馬不停蹄過鹿港王功大城,越過濁水溪南行,像一群夜遊神,在寂靜空曠馬路上奔馳,感到有些撲朔迷離。
  4. 雲林麥寮台西四湖口湖等濱海鄉鎮,人煙稀少燈火闌珊,由其7-11稀少可見一斑,故也因此無法休息補給,騎得人仰馬翻,至東石終於發現有人落後脫隊,桂琦馬上停車等候,電詢狀況,並鼓勵跟上,以免單兵作戰人單勢孤而功敗垂成。這個決定相當關鍵,因可能拖累全隊或分隊目標,也顯示其領導風格與膽識,但事後証明是個英明決定。
  5. 一路南行,勇往直前,即使長路漫漫夜涼如水,我們已騎過300公里14小時矣,大夥仍舊精神抖擻,保持隊形。過台南,燈火通明,像個不夜城,可見城鄉差距明顯。我們在此吃碗牛肉湯當宵夜,感到溫暖活力。續南行進入高雄,殊無方向感可言;原來我們走台17翠華路及中華路橫過大高雄,直到小港,才停車吃早餐,則已騎過400公里19小時矣!雖有些師老兵疲,但約剩120公里5小時,感覺達陣在望,不免相互打趣打氣一番!
  6. 早餐後續南行,過高屏溪東港溪林邊溪,過枋寮枋山楓港車城,天色明亮,南風輕吹,感覺海天遼濶,景色怡人,只是經過長途跋涉日夜奔波,已有些強弩之末之感,但仍舊將士用命,堅持到底,不達目的不善罷干休。再過墾丁船帆石等風景區,終於在時限內抵達鵝鑾鼻,也終於完成一日雙塔鐵馬行,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令人開懷長笑也!
  7. 看來年齡不是個決定因素,個人的決心意志及勇於冒險嘗試精神才是重點。我不覺我比其他未來嘗試挑戰之車友強壯,但我確實比他們更勇敢肯定去冒險嘗試,為自己留下一段美好回憶與記錄。台語說:(鐵馬)不踩不會走,不走不會到,誠哉斯言也!
DSCN2995.JPG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8/2014再騎觀霧

再騎觀霧,總讓我想到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說「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多麼脫俗灑脫,可一讀再讀,有種舊地重遊的喜悅與憂愁,可我再騎觀霧卻不能輕輕地或悄悄地來,我必需汗流浹背,艱苦大作戰,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上來;但我高興我能一騎再騎,感受它的辛苦與美麗。

2011夏初騎觀霧,說我要去一個陌生又遙遠的地方,即使我不知道路況是否艱難險阻,我只想去一個沒去過的地方。2013 春再騎觀霧,說我不清楚自己要尋找什麼或証明什麼,只是一種遙遠模糊的想望,一種微弱熟悉的呼喚,去看山看雲翻山越嶺,去風吹日曬與山林同在,放任自己心無所繫,在汗流浹背精疲力竭下感覺或証明自己多麼藐小薄弱且難能可貴。2014初再騎觀霧,說我實在有些猶疑闌珊,實在需要一些鬥志與體力,才能去嘗試這條困難路線,而這兩者正是我這六旬老者日漸缺乏消失的元素,感到一種英雄氣短時不我予的焦慮與不安,但與其坐而言不如把握時間積極行動,所以我抖擻著跨上鐵馬往竹東清泉行,高興自己「乘著時間的翅膀」,每個行程都是全新的展望。

所以十月秋涼,看著雲淡風清,秋山紅葉,我又驛馬星動再騎觀霧,看看「廉頗老矣,尚能騎否」。這次不同的是有四位壯士同行,頗讓我「德不孤必有鄰」,共同逍遙山林,挑戰艱難,更覺快慰壯懷也。我們兵分兩路,一路自龍潭出發,經關西竹東往清泉,一路直接在清泉會合,皆各懷雄心壯志初試身手也。我們穩定前進,爬過一坡又一坡,看著綿延山巒展開在眼前,看著青山綠谷蜿蜓在腳下,感到胸懷壯濶,神采飛揚,尤其在雲霧飄緲中抵達觀霧終點,更覺所有辛苦皆有代價,証明路是人走出來的,堅持到底才能完成這次壯遊。大夥拍照留念,頗覺不虛此行也!只是上山難,下山更難,因為山路險陡彎曲且多坑洞,煞車煞到手酸手麻,險象環生,直到回抵清泉才鬆口氣。我們相約竹東吃晚餐兼慶功,才再在夜色中各分東西,難得一日壯遊!!

DSCN2903.JPG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28/2013 ; 10/8/2014 失敗是個選項

  1. 1897年7月一個風揚的日子,一個中年瑞典工程師,Salomon A. Andree,及兩位年輕同事,在實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及瑞典國王的贊助下,爬進67呎直徑的氬氣球中,在大批記者及旁觀者之祝福聲中升空飛翔,目標是成為第一個北極發現者。在他之前已有很多探險家不斷嘗試從陸路前往北極,但多年來無人成功過,所以他突發奇想,何不乘著氫氣球從空路前往以免除這些陸路風險?33年後,獵人無意中發現Andree及其同事凍結的屍體,還有他們的相機及日記,記載著他們升空不久,即被強風猛打且霧霜凍結,迫使氣球過重而墜落在離北極298哩的冰原上,他們辛苦往南跋涉三個月,終歸失敗。
  2. 失敗是盤旋在每個探險嘗試上的幽靈。它從不受歡迎、永遠可畏、未被期待、也不可能被忽略;但它激勵我們重新評估及思考,讓我們「再試一遍、再失敗一遍、失敗得漂亮點」,因為從來沒有沒有失敗的成功。確實「成功(Success)」這個字來自拉丁字「緊跟著(Succedere)」;緊跟著什麼呢?緊跟著失敗,即成功失敗兩者不可能單獨存在。現在越來越重視失敗的重要,教育家思考著如何讓孩童們安心接受失敗,商業學校傳授失敗案例,心理學家研究我們如何處理失敗,皆著眼於如何改善成功機率。曾從事130次海底探險及發現鐵達尼號之海洋學家Robert Ballard說這個成敗依存關係是種陰陽依存關係。
  3. 失敗提供資訊幫助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失敗也提醒我們運氣在任何行動中的角色。對多數探險者而言, 只有一種失敗是關鍵重要的,即沒能活著回來訴說他的故事。對我們而言,那種悲劇收場比成功更吸引我們的想像。英國探險家Robert Scott於1912年抵達南極後沒能活著回來,卻被喝釆為英國英雄,澳洲人懷念一個19世紀南北探險隊的災難。這些失敗故事一直留在我們記憶中,如同我們自己的失敗留在我們記憶中一樣,因為「我們一直在分析它們」。太多成功會導致過度自信,因而也會導致失敗。在1996年聖母峰攀登季節裡,12人死亡,最大原因是這些登山者以為他們已作萬全準備,但事實上正是這種自信讓他們失敗。
  4. 科學研究者多不情願坦白公開他們的失敗,因為他們的名譽及未來的研究經費都有賴於成功的信念。但在過去十年中,至少有六個醫學及保育類期刊曾徵求失敗的實驗、研究、及臨未試驗的報告,理由是「負面」結果最终會產生正面成果。
  5. 商業領域裡,尤其是高科技領域裡,在其快速的新興及退場機制下,已了解負面結果的價值,如果它們是低價且非災難性的產業。為鼓勵企業精神,荷國ABN AMRO銀行開辦一個「傑出失敗學社」,大藥廠Eli Lily公司也於20年前開始舉行研發成果慶祝活動的「失敗派對」,以表揚無效藥品試驗中所搜集之數據。一些基金會也要求旗下接受補助者回報成功及失敗之結果。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NancyKoehn深受愛爾蘭探險家Ernest Shackleton南極探險失敗故事的啟發而主持一項案例研究,以教導其MBA學生如何領袖統御。Shackleton橫越南極的探險行動因探險船陷在冰雪中而動彈不得,他的目標馬上從探險轉成確保探險隊的安全返家。Koehn說:「以探險角度而言,這是個巨大失敗,但Shackleton承擔這個失敗的責任,帶領27名船員安全返家,是個偉大的危機管理者。」從他的故事中,學生們學習到堅持、彈性、適應、及危機管理等領導統御特質。
  6. Andree的氣球探險是當時的尖端事件,結果是失敗收場,但他不知道會成功或失敗,直到實際嘗試它。科技的進步最終解決了極地飛行問題,也開啟衛星傳訊、可靠通訊、及氣象與機器輔助等科技之進步,但這並未讓每件事情都成為可能。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你拿走不確定性,你也拿走動機。期望超越你所擁有的知識是人類天性之一,到達你已知你能到達之處並無稀奇之處。


Ref: Failure is an option, by Hannah Bloch, NGM, September 2013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2014 給準高中畢業生

恭喜你快高中畢業了!雖然還有半年多時間;你的父母親多麼開心,多麼以你為榮啊!雖然一旦你真地畢業了,且可獨立生活了,他們會更開心。但在你畢業之前,除了學校的學科術科品德教育外,你必須做到下列十件事,才能獲得你的畢業文憑,你做得到嗎??

1. 寫封信,一封真正的信,一筆一字寫在真正的紙上,且開頭的稱呼不是「嗨」。

2. 學習煮一道好菜給你的家人吃,不管你的家人有幾人。聽說一般家庭平均2.58人,所以烤一隻雞加些蔬菜墊在烤盤下應已綽綽有餘。

3. 保住你那份不愉快的工作,雖然你有點怨恨你的父母不讓你辭掉它。記得我在你這個年紀時,曾做過國會實習生及工廠生產線工讀生,你猜那份工作給我更多收穫?

4. 不帶你的手機去渡個週末,如此讓你知道孤獨或死亡的感覺像什麼。

5. 每當你得到新玩具或新手機時,記得將你的舊手機送給不如你常得到新手機的人。

6. 關懷你自己以外的某人或某事,寵物狗也算;如果它是隻狗的話,記得刷毛時離開後門遠一點,以免狗毛亂飛進屋内。是的,這是我的經驗談!

7. 寫張真誠的感謝函給年過七十的老人,即使他沒送你聖誕或生日禮物。你可找個理由感謝他。

8. 讀本書娛樂。如果你開始讀它,且超過50頁了仍不喜歡它,換另一本書再讀,直到你發現一本你喜歡的書。

9. 幫鄰居做件好事,但不期望回報,如掃掃落葉,鏟鏟走道積雪,檢起報紙放到門口台階上等, 但記得隱藏你的身分。

10. 永遠不要爭搶第一名。如果你想以它為目標,很好,但試著慢點到達,不要撞翻前面的人,或錯過沿路美景。

以上十事,雖不能幫你進大學,但可讓你成為好學生及好公民,然哉!

Ref: Kristin van Ogtrop, Life’s Common Core, TIME 9/29/2014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3/2009 共赴黃泉

當前英國皇家歌劇團指揮愛德華唐寧爵士(Sir Edward Downes)攜手與他結褵54年的愛妻仰藥自盡共赴黃泉時,他的腦中是否演奏著二重奏樂章?也許是華格納,或威爾第的《阿伊達》,一個愛人正在死神手中痛苦掙扎,另一個愛人選擇捨命相隨而不願獨自生活半個人生,正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的寫照。愛德華爵士的愛妻是個芭蕾舞者,罹患肝癌及胰臟癌末期,藥石罔效痛不欲生。但在英國,她無法如願以償,所以他們只好前往瑞士蘇黎世一家診所進行安樂死,每人費用只要七千美元。醫生給他們喝下一小杯清澈的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然後並肩躺在一起,不到一分鐘便在睡夢中安然死亡;一種「文明」的死亡旅程。

文明?整個過程都錄影存証,以保護診所醫生護士可能之法律責任。瑞士是世界上協助死亡最開放的國家,法律明文允許協助死亡,只要不從事營利行為(雖然其營利行為並不透明)。這家診所已搬遷多次,從公寓到旅館到旅行車內,但沒有一件比本故事更令人迷惑,因為它嚴重糾葛在個人權利、公眾利益及優先原則中。愛德華爵士雖然有些老態龍鍾,但絕無立即死亡危險。他面臨視力不佳,聽力老化,老伴凋零等困境,但悲傷或絕望不是醫生協助死亡的堅實理由。荷蘭允許無可忍受之痛苦者之安樂死,美國奧勒岡州要求兩位醫生確認病人活不過半年,即是例証。

一些安樂死支持者,包括前述診所之創辦人米內利(L. Minelli),支持死亡可以依個人要求獲得(death on demand)之主張。他說:「如果你接受個人自主的觀念,則你無法設定條件說只有死亡末期者才有此權利」。自主及尊嚴是兩個珍貴的價值,在椎心刺骨的受苦受難中,「生命神聖」是個貧瘠且偽善的名詞。米內利認為自主才是至高無上的權利,足以否定「社會可能會比我更珍惜我的生命或能夠從珍惜每個生命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從而保護我自己的生命」的觀念。

這也是本文談論生命末期醫療的主題。我們可以談改革、談預防、談數位化醫療記錄,但正如歐巴瑪總統所觀察的情況:末期病人的醫療費用佔全部醫療費用之八成,所以如果我們要改變我們的醫療費用支出,則我們必需改變我們死亡的費用支出。我們允許生命末期者拔掉餵食管,人工呼吸器,或停止強制醫療,這些都可說是明智且仁慈的選擇,但每個步驟都很讓人猶疑不決。是否在道德的模糊界線中,存在一個明顯的端點,標示著這裡你有權利死亡 (right to die)、那裡你有義務死亡 (duty to die)?也許這只是包裹死亡的浪漫語言,因為傷心欲絕的老伴看不到任何理由再活下去,四肢中風的足球員斷絕東山再起的希望,長期臥病的母親希望解除子女的負擔,對他們而言,死亡是他們的最好選擇,超乎權利義務的邏輯思辯之外。去年在奧勒岡州選擇協助自殺者,有1/3是因為家庭及照顧者負擔的因素。荷蘭有1/4醫生說他們曾在未經病人要求下結束病人生命,包括一個醫生說一個修女因宗教理由而不得要求安樂死,所以他覺得替她決定安樂死是正當且仁慈的選擇。

「死亡旅行」的興起是對健康醫療系統的一種控訴,我們渴望一個安詳的死亡,但不是邀請米內利在每個醫院旁邊開個協助死亡診所。我們對生命末期者的安撫照顧不應是個道德、醫療及經濟的夢魘及負擔。我尊敬愛德華爵士勇敢無畏的選擇,我只希望他還有更好的選擇。

Ref: Dying Together, by Nancy Gibbs, Time, 8/3/2009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5//2008 死亡之光

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裡,至少有個傳統值得我們效法,即他們不舉辦慶生會而舉辦慶死會,慶祝他們死亡而離開他們身體的日子。

若人生是一條通往未來的漫長道路,生日是往前看,如第一步走路,第一輛腳踏車、第一張駕照、第一次投票、第一次結婚,…,則死亡日便是向後看,看過往生活之種種悲歡離合、成敗得失,也看最後結局(最好是美好結局)。

多數人很少想到自己的死亡,想到時則不免有些期望,如壽終正寢、兒孫在旁、快速死亡、無痛無苦等。但科學進步使人類壽命增長,也使我們死亡時間加長,使得這些死亡願望變得難以達成。統計顯示,現在七成老人死在安養院裡,經常孤獨一人,且在希望恐懼無奈中離開人間。

死亡永遠不可能是美麗的,也永遠不可能被控制;我們小心翼翼,但它卻肆無忌憚,破壞我們的習慣,熄滅我們的呼吸。我們對死亡的哀傷是必然的,但對死亡的恐懼則無所不在、無可捉摸。一個醫生朋友說,一旦生死戰爭無法挽回時,生死差別只是恐懼與惋惜、安祥與和平而已。

父親逝世前兩個禮拜,他坐在陽光下觀賞孫女的足球賽;逝世前三天,他的體力明顯衰竭,三代親屬都圍在他的床前,鄰居送來慰問,牧師帶領禱告,天使讓他感到安穩舒服。逝世前一晚,他的孫女讀一篇床頭故事給他聽,隔天早晨便未再醒過來,下午便與世長辭。

為何一個我們清楚了解它必然發生的事情,卻依舊措手不及?為何我們要放低聲音、身穿黑衣、滿心哀戚??我們讓女兒去見她祖父的「遺體」──這個冰冷空洞的名詞?女兒問:「那是祖父嗎?」,外子細心回答:「親愛的,不是;那不是祖父,他已不在這裡了;那只是他的身體」。她努力想著那個擁抱過她、抱她坐大腿的祖父,已不再是她的祖父的意義。外子補充說:「妳知道我們去南部渡假時把冬天大衣留在家裡嗎?那是因為我們不需要它。妳祖父也是這樣把身體留下來,因為他也不再需要它」。這個說明似乎讓她若有所悟,放心再去玩耍,而我們則依偎著徘徊在陽光下。

對士兵、護士、詩人及牧師而言,死亡是他們經常的伴侶。但對我們多數人而言,死亡是個殘酷的事實,我們遠遠旁觀它,覺得它神秘縹緲不真實,直到我們別無選擇,也不願相信它已經來臨。我(Nancy Gibbs, Time, 5/5/2008),哀慟也祝禱父親的死亡,他是這麼慈祥帶領我們長大,我們永遠懷念感激他。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7/2014羊頭山去來

  1. 畢祿山去來不久,光兄再度邀約單攻羊頭山,又是一種「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雄心企圖,我總是與有榮焉共襄盛舉,一則壯其行色,另則自我勉勵也。
  2. 羊頭與畢祿屏風合稱「中橫三辣」,高3035公尺,自慈恩登山口,經3K陡峭山路至畢羊叉路口,再走1.1K稜線至山頂,落差超過1000公尺,走得熱血沸騰,心滿意足,卻也知難不退,堅忍不拔,一行九人豪氣干雲,終抵於成,可喜可賀也!其中盧Sir,光兄,彬哥,郭大俠,政助兄等皆已六十有幾,猶是精神奕奕,令人刮目相看也。
  3. 登山需有堅強體力與耐力與意志力去挑戰崎嶇險陡山路,也需有開朗心胸去欣賞奇特不凡風景。王安石「遊襃禪山記」說:「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云云,雖有八股文章味道,卻也有感而發,發人深省也。
  4. 我們紮營在碧綠神木旁空地,第一晚即興緻高昂喝掉半瓶陳高,以至第二天登頂回來只能淺酌,無酒可暢飲矣!第三天早起晨光金黃,青山環繞,頗是心曠神怡。對面羊頭山顯得平淡無奇,很難想像它實在辛辣無比也!早餐後,大夥決定東走天祥太魯閣,遊砂卡礑步道三棧溪等,再走蘇花公路北宜回龍潭,盡興而歸!一路又再規劃著鐵馬雙溪行,一日雙北,東進武嶺等行程,猶是生龍活虎,不知老之將至也。

DSCN2647.JPG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1/2008 八卦八卦

予日前讀一書,名為Religion Explained,作者P. Boyer,其中談到八卦(gossip),頗覺有趣,故隨意胡謅,自題為「八卦八卦」,供讀者八卦一番,請笑納,如下:

人類需要大量資訊,以便生存於冷酷無情的自然世界,包括環境特性、動植物習性及其他同類動向等,資訊越充實流通,生存發展機會越大。人類也需要結社成群,共營互助互利生活,也產生一些競爭與合作等行為,使探知對手之虛實策略,變成人類生存演化的重要內涵。這些資訊並非全部真實可靠,總是虛虛實實、撲朔迷離、真假莫辨,考驗人類之聰明智慧。但因資訊太多太珍貴,有些變成FBI、CIA、KGB、蓋世太保、東廠西廠、軍情局國安局等組織,有些變成純粹八卦新聞,增添人類許多美妙生活色彩。

八卦傳聞真假莫辨,卻變成今日新聞主流,到處流傳,到處受人歡迎,也到處受人嗤之以鼻,受人嫌惡(至少表情如此),原因何在?可能在於八卦本質是關於他人的傳聞,最好是那些不想張揚的花邊新聞,且有杜撰宣傳價值的話題,如身世、財富及性聞等;離開這些話題,八卦便失其功能與樂趣。

雖然社會上充斥各種五顏六色的八卦新聞,卻沒有一個社群公開讚揚八卦的資訊價值或它對社群互動的貢獻或它的可靠用途,原因何在?之一可能是我們長鼻子長耳朵,一心只想偷聽別人的八卦,卻不願公開自己的八卦,之二可能是我們希望自己在社群中表現值得信賴,以維持自己在社群中穩定可靠的互動關係,而不被視為洩露秘密或傳播謠言的豎仔。這種矛盾心理與期待,讓我們對八卦既愛又怕受傷害,尤其是一些社會賢達名流等;但明白它的演化來源與價值,可讓我們奢侈點享受一些八卦傳聞,而不必擔心腦筋受損,或擔心變成偽君子,則八卦八卦,不亦善哉!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8/2009 男女有別

報載台灣已呈現一般老年化社會徵兆,一般男人平均壽命約75歲,女人約77歲。一般認為這個差別來自於男女基因不同之故,但有論者認為男人多從事冒險工作、嗜好吸煙飲酒、及沾染一些愚蠢壞習慣等,才是其中重要原因,並認為如果男人不特別從事這些冒險工作,則男女平均壽命將無分軒輊云云。

此說似乎言之成理,蓋自古以來,男人一般擔負狩獵生計及安全維護等高危險性工作,發展一些威嚇挑戰之行為模式,從事一些刺激或過當之危險活動,致減少男人壽終正寢之機會;女人則從事休養生息、儲藏蘊蓄等工作,比較不會面臨立即危險,故女人一般較男人長壽。但話說回來,如果男人不特別從事這些「愚蠢」之「冒險」活動,則男人似乎便少掉一些基本元素而不再具有男人之意義,似乎因傾向於從事這些「愚蠢」之「冒險」活動而短壽也是男人之基本元素之一;相對地,女人從事一些較不「愚蠢」又較不「冒險」之活動而得以較男人長壽些,似乎也是「女人」之基本元素之一。這些差別標誌著「男」、「女人」之差別,似乎都是該名稱之「屬性」之一而無可分離,故欲使男人不從事其基本冒險活動,或欲使女人不從事其不冒險活動,而求平均壽命之一致,則失男女有別之論旨矣,整部人類發明演化史恐將無由發生,或將失之平庸枯燥乏味也。故男女平均壽命有別,自古為然,亦不得不然,是耶非耶??

5/12/2009
本文標題「男女有別」,純屬八卦話題,無意討論男女平權或性別主流化等觀念;但文中「平均壽命」是個奇妙的數字,就像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所得一樣,冀以一個統計數字以描述一個難以描述的群體特性,或像以IQ高低以代表一個人的平均智力,或以托益成績代表一個人的英文程度一樣,都是一種「數字會說話」式的過分簡化思想,好像台灣男人女人的特性只濃縮成「75歲」或「77歲」一個數字,顯然荒唐可笑。

當然一國人民之「平均壽命」很重要,牽涉一國之經濟發展、人力資源分配、社會福利保險等政策,但它與單獨個人之關聯則微乎其微。試想某人已屆半百,則是否因此而估算其未來活命歲數而作不同之生涯打算?或某人已屆平均壽命,則是否應該放棄活命打算而等死?或某人已超過平均壽命(數字上此人應該已經死亡),則將如何自處?這樣的數字迷,顯然不足取也。

與「平均數」有關的統計數字是「中位數(median)」與「眾數(mode)」,也許在年齡身材所得等個人特性上,較具指標意義。「中位數」是一群數字中之中間數字,「眾數」是一群數字中出現最多次的數字,較不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也許該請內政部一併公佈這兩個統計數字,以釋群疑。有興趣讀者,另請參閱Stephen J. Gould (1996)著作:Full House,可以談得天花亂墜也。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22/2014畢祿山去來
1. 光兄高齡六十有七,仍舊雄心不減,又再招兵買馬,帶隊單攻畢祿山,真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我欣然同往共襄盛舉也。
2. 午後他開著他的T4準時來接,再沿路接隊友共乘南下。陽光亮麗,萬里無雲,頗是高山壯遊好天氣。一路談論著鐵馬及登山行程,回味著幾則精彩壯遊故事,感到人生方長,仍有甚多未竟行程等待著,仍需積極努力進行,使不虛此生也。過霧社,買便當,再直上合歡山。一路人車眾多,尚有鐵馬族三兩成群奮力爬坡中,顯得健美豪壯!我們伸個大姆指向他她們說讚!
3. 抵松雪樓前停車已近黃昏,我們隨興登合歡東峰。一路木造台階鋪設平整,幾達山頂,大概是百岳中之獨特設施,以保護劍竹林邊坡也。我們一路上爬,只見雲層滿天,無緣見到日落景觀矣。大夥在山頂晚霞餘光中吃便當,雖無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奇景,但仍可感受群山環繞,仰照一宇風雲之快也。
4. 在東峰頂逗留良久始摸黑下山,遙望松雪樓及山野中幾處燈火闌珊,感到無限虛無缥緲, 而同伴點點頭燈魚貫而行,則頗感溫暖安心也。
5. 下大禹嶺紮營露宿,準備隔晨單攻畢祿山。光兄悠遊自在煮水泡茶,我則拿出「東引陳高」助興,一時茶酒交錯,不無高興暢懷也。一夜好眠,只有大卡車運載山區疏菜過往中部早市而轟隆作響震耳欲聾,半夜始歇。
6. 隔晨一早光兄叫醒大夥拔營整裝出發。一路從黑暗走到晨光四照,感到神清氣爽,山野清新美麗,但820林道高低起伏,多處坍方高繞,走來辛苦。踢了 8.4K始達登山口,前面1.6K山路則多垂直陡峭斷崖,爬得精疲力竭,不愧為「中橫三辣」之一也!山頂視野頗佳,可見合歡群峰、北二段崩壁及鋸齒連峰,不虛此行也。
7. 上山難,下山更難,尤其下畢祿山。我們一路跌跌撞撞險象環生,始回到登山口,再踢8.4K林道回抵大禹嶺時,已夜幕低重,且過了 13小時矣。大夥精疲力竭,胃口奇差,乃決議撤退下山,找民宿投宿,結束此行。
8. 當我們從大禹嶺盤旋上武嶺時,仍可見遊客聚集,無意賦歸; 當我們再一路下鳶峰清境時,仍可見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民宿家家客滿,頗令人驚奇也!光兄仍舊精神奕奕老神在在,握穩方向盤在婉蜒山路中直下埔里,投宿箱根溫泉旅館,舒服休息過夜,隔晨再泡個溫泉始回,皆大歡喜也!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9/2009一個城巿的憂愁

(一)
土耳其作家奧罕巴穆克(Orhan Pamuk,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說他寫作的理由之一是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在伊斯坦堡在土耳其的生活。他生於斯長於斯,一直都是伊斯坦堡的居民,不曾是土耳其其他地區或世界其他地區的居民;他所思所想所寫都是關於伊斯坦堡,得獎作品也是關於伊斯坦堡;他寫了一本書名為伊斯坦堡的書,說一個城巿的憂愁:說憂愁這個字首先出現在可蘭經時,有個阿拉伯文的字根;說先知穆罕默德說他喪失愛妻及叔叔的那年為「憂愁的一年」;說憂愁是一種深沈的精神損失及悲痛的感覺;說憂愁的另一種意義來自伊斯蘭蘇菲派的神秘主義;說他們無視於世俗物質享受,包括死亡,卻深感悲痛空虛匱乏之苦;說他們因為感到無法充分接近阿拉或理解阿拉的偉大而憂愁;說他們憂愁他們沒有感到這個憂愁而憂愁,痛苦他們不夠痛苦而痛苦;說憂愁因此成為伊斯蘭文化的最高美德;說憂愁是過去幾世紀來伊斯坦堡文化藝術音樂及生活的中心,且成為世俗精神苦難的象徵;說伊斯坦堡的憂愁不只是一種單獨個人的憂愁,而是一種集體共同的黑色心情;說要感受這種憂愁,便要看到這個城巿的景象、喚起這個城巿的記憶,直到這個城巿本身變成憂愁的印象及憂愁的本質。。。

(二)
他說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渡輪在寒冬中停泊在一個清冷的岸邊,一個水手無精打釆搓洗著甲板,一手提著水桶一眼瞄著一旁的黑白電視機;說一個老書販在一連串經濟危機中瑟縮終日等著顧客上門;說一位理髮師抱怨男人在經濟危機後較不常刮臉;說小孩穿梭在汽車來往的卵石街上玩球;說裹著頭巾的女人拎著塑膠袋在偏僻的停車站旁自言自語地等著永不出現的公車;說古老的博斯普魯斯農莊的空蕩船屋;說擠在木筏上的失業者的茶屋;說夏夜廣場上到處尋找外地醉客的皮條客;說冬天傍晚匆忙趕往渡輪的人潮;說昔日高官豪宅的破舊木屋已變成市政大樓;說一個婦人隔著窗簾窺著窗外等著她總是遲遲晚歸的丈夫回來;說老翁在寺院廣場上叫賣著宗教經文祈禱唸珠及朝拜香油;說單調雷同的公寓入口剝落失色的牆壁;說空蕩蕩的公園裡損壞的蹺蹺板;說穿過濃霧的輪船號角聲;說街巿牆壁自拜占庭王朝結束以來的毀壞;說傍晚空蕩的巿集;說僧人破舊的茅舍;說海鷗棲在佈滿苔蘚蛤貝的銹蝕駁船上,無畏於滂沱大雨;說一縷細煙在寒冬裡自百年老屋的煙囪上裊裊升起;說一大群人在跨海橋邊垂釣;說冷清的圖書館閱覽室;說街頭攝影師;說曾經金碧輝煌的電影院如今是猥瑣男人光顧的春宮電影;說天黑後從未見過單身女人的街道;說悶熱南風吹襲下的公娼館門前擁擠的群眾;說在減價肉店前排隊的少女;說寺院尖頂上顯示不全的霓虹燈光字幕;說牆壁上破損烏黑的廣告;說老舊的50年代雪佛蘭車在西方早就進了博物館,但在此地卻是奔走大街小巷的計程車;說擠滿乘客的公車;說寺院的鉛製器皿及雨水槽一再被偷走;說巿立公墓像是通往第二世界的入口;說來往渡輪上的昏黃燈火;說沿街兜售著相同紡織品的小孩;說無人注意的鐘樓;說小孩閱讀奧圖曼帝國勝利的歷史故事書及這些小孩在家中的挨打;說那些每人皆需待在家中以便選票或人口可以統計的日子;說宵禁突然發佈以便搜索恐怖分子而每個人皆畏縮在家中等候警察蒞臨;說讀者投書夾在報紙一角無人閱讀,內容是約有四百年歷史的寺院圓頂已經塌陷卻不見政府理會挽救;說擁擠路口的地下道及路橋的每個台階皆以不同方式損壞;說一個人在同一地點賣卡片已超過40年;說乞丐在最不預期的地方勾搭你而且每日都在同一地點以同一方式乞討;說在擁擠街道渡輪通道及地下道上傳來陣陣強烈尿騷味;說女孩們讀著土耳其最大報紙的大姐專欄;說百貨大樓的窗玻璃上反射的紅橙夕照晚霞;說清晨時每人都在睡夢中漁民們已整裝出海;說動物園只有兩隻山羊及三隻無精打釆的貓關在籠裡;說三流歌手在低級夜店中賣力模仿美國歌手及本國流行歌星;說無聊的高中畢業生在六年英文課程後只學會說”yes/no”兩個字;說移民們在碼頭落寞地等候;說蔬菜水果垃圾塑膠袋廢紙袋空盒,在冬天傍晚裡散落在廢棄的攤販巿場;說美麗蒙面女郎在巿場裡小聲地討價還價;說年輕媽媽帶著三個小孩掙扎著走過街道;說全巿為懷念阿塔圖爾克而在九月十日上午九點五分暫停活動,海上所有船隻號角齊鳴;說鵝卵石台階上柏油過多而讓台階不見了;說街上百年大理石噴泉枯乾了,噴嘴塞子也被偷了;說昔日邊街公寓住著中產家庭聽著傍晚廣播節目,現在則堆滿編織紐扣機器,一些年輕少女為低微工資而整夜工作;說跨海大橋邊小販閒著等待顧客而不時觀望黃金海角景色;說遷徒的鸛鳥在秋天從巴爾幹及北歐西歐向南飛,飛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俯視著整個伊斯坦堡;說國家足球隊比賽後一堆男人抽著煙,以前他們總是一敗塗地。。。

(三)
他說這些都是他說的伊斯坦堡城巿景象及記憶;說它像寒冷的冬天早晨,當太陽突然出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薄霧開始自水面升起,漸漸聚集擴散,最後幾乎伸手可及;說它像一層薄膜塗抹在每個人物及景物上面;說伊斯坦堡保留的歷史遺跡到處可見,不管它們多麼年久失修,多麼遺忘在都巿叢林中;說那些高大寺院、碑坊,及街角的斷牆殘瓦,都讓週圍居民感到沈重負擔;說他們為逃離這種負擔,故意忽略這些歷史遺跡或它們的名稱或它們的特殊建築;說他們拆下城牆磚石,加上一些現代建材去建造新建築,或以混凝土去修補老建築,好像歷史是一個空洞的名詞;說他們逃不掉這種憂愁,憂愁仍舊到處追隨著他們;說他們越忽略過去、越想切斷與過去的連結,越讓他們感到空洞卑微與憂愁;說憂愁從他們失去過去的痛苦中升起,而這個城市以榮耀承載著憂愁。。。

(四)
一個城巿的憂愁?像薄霧籠罩在每個人物及景物上面??我也想去看看我能看到多少中山這個城巿的景象及記憶,所以我騎著單車繞了半個新新院區:我到舊的汽車集用場,已看不到忙碌的駕駛或交通車或穿梭的行人;我到新新餐廳,已看不到排隊排到廣場外面用餐的長長人龍;我到福利社,已看不到大包小包買著福利品的人潮,卻多了五花八門的攤販,顯得宣賓奪主格格礙眼;我到圖書館,已看不到埋首書堆聚精會神的讀書人,看不到緊張偷印科技資料的人潮,倒是館前兩旁路樹越長越高,已經搭起一條長長綠色隧道,顯得冷清蕭條。。。我停下來想想,突然感到憂愁起來:我憂愁我是一個中山人而憂愁中山到處都是歷史;我憂愁這個歷史可能真只是個空洞名詞;我憂愁我必需故意忽略這個歷史以逃避這個憂愁;我憂愁我不夠憂愁我感受不到這個憂愁;我憂愁我很憂愁。。。。唉,我也有一個城巿的憂愁!!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30/2014眼睛檢查記
1. 專程到內壢長O醫院檢查眼睛,一方面陪老婆回院檢查其視網膜復原狀況(老婆是個嚴格遵守醫生囑咐的好病人,好像不遵醫囑就像不遵守交通號誌一樣違反她的道德正義感),另方面去檢查我的眼睛有無老化病變(老婆及女兒一直懷疑我的眼睛有問題,以為我年紀大了,沒問題才怪;也以為我年紀大了就有年紀大了的通病,如固執不化又諱疾忌醫等,所以要我趕快就醫檢查)。這方面(老化)我沒有堅持,也不否認她們的疑慮有她們的道理,雖然我應該是最清楚自己身體狀況的當事人,但同意醫生檢查應該比我的感覺更客觀公正,也可一舉平息她們的疑慮,所以我特別請一天病假去檢查我的眼睛。
2. 八點出門,已可感覺炎炎夏日的熱氣慢慢擴散開來。我們安步當車橫過石管局美麗大草坪到公車站候車往中壢,因為老婆說檢查眼睛會影響視力不宜開車。搭公車的感覺很生疏,連沿途路況景觀也很生疏,因為實在難得(也懶得)出門進城去也。我努力回想女兒還小時,特別喜歡載她們到處逛街外食,現在想來已遙遠得無可追憶,也不無納悶我那時怎會如此無事忙。
3. 在中壢轉公車到內壢,感覺市區繁忙,人車爭道,好不緊張;出市區上省道,依稀記得路旁一二老公司招牌依舊屹立不搖,其他新招牌林立則是社會繁榮進步之表徵,不免想到自己躲在中山一角,從事所謂國防武器研發,實在有點不食人間煙火味道。
4. 在內壢火車站下車,跨過天橋到後站,跟著老婆默默走在陽光下,天氣似乎越來越悶熱,且走過一個街道又一個街道,實在有些單調枯燥。想著若是時光倒轉,我們都還年輕的話,這段漫漫長路或許可以浪漫有趣些;但顯然這個想像不存在,我們只是兩個老夫老妻走在馬路上要去看醫生。
5. 終於走進醫院,像一棟涼快舒適的辦公大樓,隨時歡迎大駕光臨一樣。裡面人來人往,頗是「生意興隆」狀,每人臉上各有不同表情,雖然不是輕鬆愉快那種,卻也不是悲傷焦慮那種。我坐在候診室長椅上等候叫號,還好整以暇地讀著K. Popper的OSIE,沒想到我跟他們一樣也是上門求診的眾多病人之一,似乎我專程來此只是為方便跟醫生討論「某人」的眼睛問題,他不是個「病人」。
6. 眼科病號很多,但不久也輪到我們就診。醫生問我那裡不舒服,有無糖尿病高血壓或藥物過敏等,我正想說沒有時,醫生已帶上頭燈湊上來檢查我的眼睛,要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然後說沒問題都正常,像簡易法庭的判決一樣。我想也是,正合我意;不過她鄭重告誡我那眼鏡度數已嚴重不合,多戴無益,必須馬上更換。
7. 我眼鏡度數不合已有所感,但未曾想到它的嚴重性。現在既然由醫生權威要求馬上更換,便當場在醫院眼鏡櫃台前完成,不必再麻煩多跑一趟眼鏡行了。櫃台老板似乎高興遇到我這麼爽快的客人,但我不免感到又被花言巧語連哄帶騙配了一副「全視線」鏡片及「鈦合金」鏡框,大大超出我的預算;但老婆似乎滿意一舉解決我的問題,似乎笑我「吃米不知米價」。
8. 走出醫院已近中午,陽光依舊炙熱,連影子都在我們腳下。我們找間有冷氣的小吃店吃午餐兼躲避這火熱太陽,但總不能賴著不走,所以我們又走回空空如也的馬路,似乎這世界都靜止,只有「太陽下的兩顆星星」,不管我們是年輕情侶或是老夫老妻。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86年好友不幸逝世,猶如痛失手足;哀之悼之追思之緬懷之,皆無補於心中之空虛與哀戚。但讀林語堂「魯迅之死」,則又見另種見解,不免另種安慰與解脫。。。

魯迅之死--林語堂
民25年10月19日魯迅死於上海。時我在紐約,第二天見友人電信,驚愕之下,相與告友,友亦驚愕。若說悲悼,恐又不必,蓋非所以悼魯迅也。魯迅不怕死,何為以死悼之?夫人生在世,所為何事?碌碌終日,而一旦瞑目,所可傳者極渺。若投石擊水,皺起一池春水,及其波靜浪過,復平如鏡,了無痕跡。唯聖賢傳言,豪傑傳事,然究其可傳之事之言,亦不過聖賢豪傑所言所為之萬一。孔子喋喋千萬言,所傳亦不過論語二三萬言而已。始皇併六國,統天下,焚書坑儒,築長城,造阿房,登泰山,遊會稽,問仙求神,立碑刻石,固亦欲創萬世之業,流傳千古。然帝王之業中墮,長生之樂不到,阿房焚於楚漢,金人毀於董卓,碑石亦已一字不存,所存一長城舊規而已。魯迅投鞭擊長流,而長流之波復興,其影響所及,翕然有當於人心,魯迅見而喜,斯亦足矣。宇宙之大,滄海之寬,起伏之機甚微,影響所及,何可較量,復何必較量?魯迅來,忽然而言,既畢其所言而去,斯亦足矣。魯迅常謂文人寫作,固不在藏諸名山,此語甚當。處今日之世,說今日之言,目所見,耳所聞,心所思,情所動,縱筆書之而罄其胸中,是以使魯迅復生於後世,目所見後世之人,耳所聞後世之事,亦必不為今日之言。魯迅既生於今世,既說今世之言,所言有為而發,斯足矣。後世之人好其言,聽之,不好其言,亦聽之。或今人所好之言在此,後人所好在彼,魯迅不能知,吾亦不能知。後世或好其言而實厚誣魯迅,或不好其言而實深為所動,繼魯迅而來,激成大波,是文海之波濤起伏,其機甚微,非魯迅所能知,亦非吾所能知。但波使濤之前僕後起,循環起伏,不歸沉寂,便是生命,便是長生,復奚較此波長波短耶?
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頋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我請魯迅至廈門大學,遭同事擺布追逐,至三易其廚,吾嘗見魯迅開罐頭在火酒爐上以火腿煮水度日,是吾失地主之誼,而魯迅對我絕無怨言,是魯迅之知我。《人間世》出,左派不諒吾之文學見解,吾亦不願犧牲吾之見解以阿附。初聞鴉叫自為得道之左派,魯迅不樂,我亦無可如何。魯迅誠老而愈辣,而吾則向慕儒家之明性達理。魯迅黨見愈深,我愈不知黨見為何物,宜其刺刺不相入也。然吾私心終以長輩事之,至於小人之捕風捉影挑撥離間,早已置之度外矣。
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號為戰士。戰士者何?頂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鋒以為樂。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則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國詩人海湼語人曰,我死時,棺中放一劍,勿放筆。是足以語魯迅。
魯迅所持非丈二長矛,亦非青龍大刀,乃煉鋼寳劍,名宇宙鋒。是劍也,斬石如棉,其鋒不挫,刺人殺狗,骨骼盡解。於是魯迅把玩不釋,以為嬉樂,東砍西刨,情不自己,與紹興學童得一把洋刀戲刻書案情形,正復相同,故魯迅有時或類魯智深。故魯迅所殺,猛士勁敵有之,僧丐無賴,雞狗牛蛇亦有之。魯迅終不以天下英雄死盡,寳劍無用武之地而悲。路見瘋犬、癩犬、及守家犬,揮劍一砍,提狗頭歸,而飲紹興,名為下酒。此又魯迅之一副活形也。
然魯迅亦有一副大心腸。狗頭煮熟,飲酒爛醉,魯迅乃獨坐燈下而興歎。此一歎也,無以名之。無名火發,無名歎興,乃歎天地,歎聖賢,歎豪傑,歎司閽,歎傭婦,歎書賈,歎果商,歎黠者、狡者、愚者、拙者、直諒者、鄉愚者;歎生人、熟人、雅人、俗人、尷尬人、盤纏人、累贅人、無生趣人、死不開交人,歎窮鬼、餓鬼、色鬼、讒鬼、牽鉆鬼、串熟鬼、邋遢鬼、白蒙鬼、摸索鬼、豆腐羹飯鬼、青胖大頭鬼。於是魯迅復飲,俄而額筋浮脹,睚眥欲裂,鬚髮盡豎,靈感至,筋更浮,眥更裂,鬚更豎,乃磨硯濡毫,呵地一聲狂笑,復持寳劍,以刺世人。火發不已,歎興不已,於是魯迅腸傷,胃傷,肝傷,肺傷,血管傷,而魯迅不起,嗚呼,魯迅以是不起。
--摘自林語堂文選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悼亡友
海淘走了,走得有些倉促匆忙,沒來得及留個三言兩語,或留個手勢畫像,在寂靜無人的清冷的夏夜裡,在海與潮的呢喃呼喚的海隅裡,悄悄走入空靈無垠的太虛幻境裡,超凡入聖離我們而去。
如果時空在錯亂中能出現一絲毫的猶疑,或者海與潮不那麼呢喃呼喚你,或者你不那麼神疵著迷海的故鄉的呢喃呼喚你,或者你不那麼忍心瞿然離我們而去,我們應該來得及再擺幾盤圍棋,再抓幾隻麻雀,再酌幾壼老酒,再與你長夜漫漫促膝長談,得意人生有友如此詩情畫意,有友如此慷慨豪情。但是時空確實錯亂顛倒,海的故鄉的呢喃呼喚確實讓你神疵著迷,你已兀自踏著孩提時代的浪淘歸去,不帶走一片雲彩,而我們眾裡尋你千百度,千呼萬喚,你已不在燈火闌珊處,如此千古空遺恨,能不悲切慟絕?
我們交往在古老的年代裡,在平凡的鄉野平疇裡,只有天真拙樸與憨直。那時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初中少年,正是思潮昂揚激烈的高職青年。我們無遠弗屆書信往返,天高地遠無所不談,說人生應該強烈主張自我存在,應該堅持探索宇宙未來。我們勇猛精進,胸懷壯烈,一路提携扶持相與走來,即使際遇造化有別,我們依舊盡情至交;即使千山萬水兩地阻隔,我們依舊肝膽相照,歷三十歲月,無怨無悔。可惜人生無常,正要步入耳順之年大展宏圖,你卻撒手塵寰。正是昔人已乘黃鶴去,空留淒淒鸚鵡洲,情何以堪?
愛因斯坦說:「死並非終點,對我們這些堅信物理學的人來說,過去現在及未來間的差別,儘管老纒著我們,卻只是個幻覺;你向這個奇怪的世界告別,也只是比我們稍早一步而已」。我深有同感。如今小喬已亭亭玉立,皎棋已英姿煥發,宗佑也已長成如初生之犢,在瓊嬰堅忍持家下,足可克紹箕裘,揚帆出發。雖然你英年早逝,壯志未酬,我們將保留你的神釆,追憶你到永遠。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友已逝世多年,感覺不像真實發生一樣;這麼多年來我心裡一直拒絕相信這回事,也一概拒絕去看他的墳墓,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也一直懸置無人可以比擬取代,正所謂「遇缺不補」也;三毛說「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誠哉斯言也;我翻閱舊文,讀來還是心有戚戚焉。。。

五月九日
夜深人靜,電話響起,傳來瓊嬰哀泣聲,說海淘死在海溝裡──我脊椎涼了半截,幾乎跟著哀號起來。瓊嬰說海淘死得沒人知曉,嗚嗚地又哭了起來,說她一定要告知他生前這些好友,要我回去看看他的最後遺容。這真是晴天霹靂,在這寂涼的深夜裡!一下子幕幕前景浮上眼前,歷三十年友情,天涯海角都可探望追尋,唯有這一次似要永成絕響了。我踱著方步,感到無以排遣的憂傷,甚至有些憤恨他就這麼搭上灰色幽靈船,一言不發僵硬死去。我固執地不相信人生無常,一定要以此種方式收場。
五月十日
肅穆著一早即驅車回鄉下。一路迢迢,咀嚼著一種混沌飄渺、不太真實的感覺。怎麼可能海淘已經魂歸太虛,而我正栖楻奔走要去見他最後遺容?陽光亮麗耀眼,路上車水馬龍,人間世依舊熙攘庸碌繁忙,而這正是海淘要揮手告別的紅塵世界?
中午抵達鄉下的臨時式場,中央位置尚未來得及掛上海淘遺像。氤氳檀香,白帷幕後的是海淘棺槨。小喬宗佑寞然燒弄著紙錢,而瓊嬰哭紅了眼,哀哀呼告著:海淘海淘!顏清明來看你了!一再質疑著這發生的事實可能嗎?我要求去看海淘的遺容,只見冰棺裡,海淘安詳閉目枕在紙錢上,一臉安然。這就是海淘?那個聲音宏亮、笑容滿面、風趣健談的海淘?
我整理不出任何頭緒來。瓊嬰歇斯底里的哀哀呼告變成纖纖呢喃,忽近忽遠。我很想漱漱大哭一場,但睙水總是轉了幾圈,兀自回到原點。我哭何益?海淘有知,可能正自笑我兒女情長,正自舉証人生無常,聚散有緣,更值暢懷。
我依依拍打著皎棋宗佑的肩膀,久久不知如何說起。皎棋細緻面容下,可能正在思索著喪父的事實與意義。我說你父一生辛苦,追求事業有成外,不忘讀書求知,為人清白正直熱情豪爽,朋友尊敬他追悼他,正是最好寫照;他要求你的事,有些是他力有不逮之事,有些是他身體力行的心得,皆可作為你未來方向。皎棋顯然理解我這些凌亂說詞。
我勸瓊嬰在千頭萬緒中更要節哀順變,要借重人手幫忙,不必事必躬親,累垮自己,未來事更重要。瓊嬰說她怎可能平靜下來,但顯然已平靜不少;她應可渡過這一難關。
五月十一日
桂清聞訊趕來,見海淘無言躺在冰棺裡,更難以克制自己,數度淚流滿面,反倒瓊嬰已較昨日鎮定平靜。我們觀看一些車禍照片,推測車禍發生時,海淘正在睡夢中,右額直接受擊昏迷,故在車子翻落漲潮海溝時,安然窒息而去,了無掙扎痛苦。這一推論變成我們無可排遣的遺憾中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們再共同追憶一些古老的回憶,言來唏噓,徒增神傷。在落日餘暉前,我疾行北上回龍潭,仍是繁忙的車陣,仍是車水馬龍。這是個撲朔迷離的紅塵世界,真實是難以追尋捉摸與定義的。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或根本都是太虛幻境庸人自擾,一路盤旋在我心裡。
五月十三日
準備悼念海淘的祭文,發現文思並不泉湧,文筆也不流暢,發現要哀哀祭告海淘的逝世,並不是那麼一目瞭然,並也才慢慢體會海淘是被祭弔的當事人,慢慢體會與海淘三十年的交情,將成歷史。
咬文嚼字,斟酌再三,思緒停頓在僵硬的頭殼裡,感懷封閉在深沈的黑洞裡,文字載不動那些不可描述的、無可表達的感傷與懷念。遙想著海淘正在一旁笑我捻斷數根鬚,看我如何描述他自己,正在品頭論足,笑我何必如此費神費力;也許海淘復出,恐亦難以完成如此艱難文筆。無論如何,終於完成祭文一段,行誼一篇,供奉安日祭弔之用。
五月十八日
海淘的奉安吉日,陽光亮麗,晴空萬里。
告別式場擺滿鮮花水果,弔唁布帷迎風招展,絲竹哀樂不斷。海淘遺像高掛靈堂正上方,依舊斯文磊落,英氣煥發。二時起家祭,皎棋宗佑小喬已無法表示再多的哀戚,只能行禮如儀。藝雄宣讀行誼文,語調深沈動人肺腑。我率妻小一同上前讀祭文,表達一家人對他逝世的無盡哀思。後眾多親友魚貫上前拈香祭拜,場面浩大哀榮。
公祭畢,即行發引安葬。陽光依舊亮麗,晴空萬里無雲。西濱快速公路依舊車行眾多通過式場旁邊,正是海淘生前所揮汗施工的新興公路。我駐立一旁注視著海淘靈柩上靈車,並跟在迤邐送葬隊伍中間,隨著哀樂,緩緩送海淘人生最後一程。千古艱難唯一死,海淘已超越此一極限,與萬化冥合,我心中則兀自疑惑著這就是人生?
向晚時分,我們整裝北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正是此時最好寫照。我告訴庭芳又華,這是一個告別儀式,是人死後的最後一個告白。把死亡點綴這許多繁文縟節,裝扮得憂戚哀傷或忌諱恐怖,只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形式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實際的感傷是無拘形式的。世間裡的一些問題,並無真實答案,有只是把問題複雜化與模糊化而已,真實答案是不可企及的。不知她們了解多少。她們知道這個重大儀式是為一個特殊的海淘伯伯舉辦的,而他已死亡。
五月廿九日
到台北海淘故居小坐,客廳裡景物依舊,故人卻已不再,只是多了海淘的遺像及神牌位,正自裊裊飄著檀香,腦中則一直浮現著我們專心下棋,或高談濶論的情景,久久不能釋懷。
瓊嬰拿出一些黑白相簿,裡面有我們二三十年來偕伴郊遊的暈黃相片,在芳苑海邊,在濁水溪畔,感覺時光有些倒轉。瓊嬰也拿出一些他們一家五湖四海的彩色相片,可感覺他們一家的快意徜徉和樂富足,只是未曾想過海淘會走得如此倉促匆忙。
突然間,我感到無比的悲愴與孤單。我不再確定人生裡是否真有恒久不變的存在,是否可以再建一個靈犀相通肝膽相照的世界。我之哀海淘之遽然逝世,不正是海淘之哀我猶在滾滾紅塵?海淘之羽化仙去,何嘗不不亦快哉?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型聖稜線縱走
1. 「人生至少要有一次壯遊」這句話給我不少啟示,一再激勵我鼓起勇氣去探索嘗試,不管是心智上的或體能上的,也不管你已完成幾次你認為的壯遊歸來,你仍可再來一次;而且只要你能活著回來訴說某個壯遊故事,那個壯遊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所以我又再背起背包跟著龍潭山岳協會走一趟我未曾走過的、給我不少想像與驚奇的O型聖稜線縱走行程,再去體驗與實現那句話的含意與啟示。
2. 老婆知道我又要去遠行,也知道我這次要去的路線叫「聖稜線」,但她不知道它在那裡或它有何「致命吸引力」讓人如此津津樂道、樂此不疲;她只能默默送我驅車離開,等候我四天後回來述說一段山的故事,也解答前面那個我也想知道答案的疑惑。
3. 龍岳領隊林淵正,嚮導簡火龍,皆已闖蕩山林江湖數十年,讓人頗有安全感;前者壯碩如牛,後者老而彌堅(簡比我年長3歲,背包大我的兩倍,讓我不能也不敢倚老賣老)。一行八人準時在會館前會合出發,過雪隧,走宜蘭員山抵武陵農場,時間還不到九點,顯得神速順遂。但在雪山登山口前因入山証列印問題而擔誤2小時,不無可惜;但也看到遊客如織,攜老扶幼,讚嘆四週美麗山景,不無亦有所得也。
4. 補辦妥入山程序已近午時,我們隨即整裝出發,可見武陵山谷沐浴在亮麗陽光下閃閃發光。一些遊客紛紛向我們揮手作別,好像我們魚貫走向那盤升向上的羊腸小徑有種神奇不確定意義,卻是他們未曾想像或嘗試的挑戰一樣。
5. 領隊一路步伐沈穩、不急不徐,走得氣定神閒胸有成竹;12時抵七卡山莊,大夥燒水煮麵休息午餐,並躱過那炎炎正午驕陽後再出發,隊形依舊整齊,團隊默契良好。途中遇到一群高中女生登雪山歸來,個個青春健美,笑語盈盈,為山林美景增色不少;而她們的父母好心相陪,卻顯得力不從心,疲累交加。我讚賞她們勇於走向山林野外、欣賞自然美景、培養廣濶胸襟、學習團體生活、增益其所不能,可謂難得之教學機會也。
6. 15:00抵「哭坡」,可見雲霧飄緲,時急時徐,輕輕籠罩在山頭上,像張特大號面紗,令人感到著迷神往,頗有山雨欲來之勢,卻也可能是我們正處於雲雨帶高度之故,但我總覺「哭坡」之稱甚為不妥,既悲情喪志,又不符地形景觀,了無是處,即使改稱「笑坡」以戲謔之,亦同樣矯詞不妥。宜請山友集思廣義以正名之。
7. 16:00上雪山東峰,17:00抵369山莊,雖有陣雨,不以為意也。山莊內另有一大群國中生佔據半邊床位,笑談戲鬧,似無倦容,難掩他們將於半夜起床登雪山觀日出之興奮心情也!另有年輕父母攜幼子上山,可能與那些國中生同夥,但顯然有些風險評估草率之虞也。
8. 第二天
9. 一夕好眠;半夜起床,夜涼如水,滿天星斗,格外引人空靈遐想。山莊前空地人頭攢動,顯係那群國中生已準備摸黑出發往雪山矣;他們輕聲細語,避免吵擾別人,又顯得頗有紀律節制,好教養也!
10. 我們也一早起床,準備面對今天登聖稜線之重頭戲,只見晨曦金黃,照得群山嫵媚嫣然。五時重裝出發,穿過黑森林,爬上陡峭碎石坡,踏上那其貌不揚的凱蘭特崑山,恍然大悟原來這連綿不斷,一直呈現在369山莊前之山脈就是聖稜線,不禁想起蘇東坡的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良有以也!
11. 走在聖稜線上,心情視野景觀大不相同,可以極目所及,細數遠近名山百岳,似乎你正回到山的懷抱,似乎賦予某個山頭某個名字,便可增加一些親切與美感,似乎它們不再只是冷峻生硬的石頭,而是活生活的初相逢或久別重逢的老友,挑起你的神經與想像去登臨造訪,給你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壯懷陶醉與滿足,可能這就是辛苦爬山的部份理由吧?
12. 其實聖稜線高低起伏,嶇崎陡峭難行,尤其重裝烈陽下,更是體能嚴格考驗。一路藍天白雲,崇山峻嶺環繞,皆非平日輕易可見景觀,大夥時相取景拍照,頗不寂莫。午前終於行抵雪北山屋,見其紅瓦尖頂如童話般,隱藏在樹林中,給人親切夢幻般美感!午後續行,並輕裝上雪山北峰,為此行唯一百岳,良可歡呼一番!向晚抵素密達山屋,大夥疲累交加,紛紛捨近在眼前之穆特勒布山於不顧而草草收拾就寢,可見本日行程之勞累!其實穆山高聳挺拔奇特雄偉,在聖稜線明顯可見,為其中名山之一也。
13. 第三天
14. 一夕好眠,精神飽滿愉快!我一直沒有高山睡眠問題,皆能充足充電,頗感慶幸也!
15. 我們依舊一早出發,只見晨曦泛紅,穿過樹林如火,真是驚奇罕見景觀!不久來到盛名遠播之素密達斷崖,只見它垂直聳立,峭壁天成,真是崇高懾人!我們衡量自身能耐,採取「人包分離」方式,藉著垂掛之繩索,手腳並用,全神貫注,尋找幾處凹陷落點攀爬而上,真是驚險刺激之極限挑戰!大夥將士用命,履險如夷,安全過關,不無雀躍慶幸也!
16. 爬上素密達斷崖,登上素密達山頂,又見群山畢露,重重疊翠到天邊,尤其近在咫尺之穆特勒布山更是崢嶸挺立,峭壁千仭,令人驚嘆敬畏!再走一程往布秀蘭山,又是藍天白雲山高風清,如走在雲端上,令人心曠神怡也!布秀蘭山為一平坦三叉路,左往巴紗拉雲及大霸尖(Y聖路線),右往品田池有山,正是我們的O聖路線!我們在此休息拍照,想像著Y聖隊友們正在大霸尖山那邊艱苦大作戰,而我們在此逍遙納涼,品頭論足,不覺會心而笑也!
17. 品田山就在我們眼前,似乎近在咫尺,既莊嚴肅穆又清秀美麗,其實它在兩層大斷崖之外,毫不遜於剛才歷險經過的素密達斷崖;只見它皺褶分明巨石嶙峋垂直而上,仰之彌高,令人望而卻步。所幸我們已有「攀岩走壁」經驗,足可從容應付,卻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安然登上品田山;似乎所有辛苦艱難皆化作甜美喜悅!我們歡喜完成此行艱難挑戰,盡情享受高山美景與心情!
18. 品田山視野遼濶,大小霸尖山、南湖中央尖山、雪山一二號圈谷、雪山主北峰、穆特勒布山等名山環繞,真可仰照一宇風雲,仰天長嘯一番!領隊不時以無線電通聯其他會師隊友進度(Y聖隊、四秀隊),因時間充裕,故隨意行止,泡茶聊天,逍遙自在,難得如此高尚行程也!向晚前抵新達營地紮營造飯,並在營帳下泡茶聊天,還攔截四秀隊之珍貴高梁,權且握酒豪壯一番!
19. 第四天
20. 一夕安穩,不因露營而失眠也;感覺天青氣爽,雲淡風清,又是美好的一天,真慶幸天公作美也!走到山崗上,舉目皆是青山綠野,山明景秀,大快胸懷也!四秀隊仍按既定行程,全部一早摸黑出發登品田山,不因昨日勞累而取消,精神可嘉也!我徵得領隊同意而改隨四秀隊之老戰友下山,「革命情懷」故也!一路閒聊以解疲勞,忘路之遠近,安全返抵武陵農場,雖有老態疲累,但志氣昂揚,得意人生另一次壯遊歸來也。
21. 是為記。(End)

yuan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